东莞东城律师网-知名律师胡正东竭诚为您服务 http://www.dongchenglsh.com 东城律师事务所 免费法律咨询
|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某汽车贸易公司执行悬赏案
一、基本案情
2013年何某、邓某通过银行贷款向某汽车贸易公司购买汽车,该公司为二人提供购车贷款担保。后二人未按时偿还贷款,某汽车贸易公司代为向银行结清贷款。2016年,某汽车贸易公司对何某、邓某提起追偿权诉讼,在获得胜诉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裁判结果
执行中,何某、邓某以及抵押车辆均下落不明。某汽车贸易公司为申请执行人对抵押车辆下落情况投保执行悬赏保险,悬赏金的赔偿金额为3万元。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法院在保险公司承保后,随即发布悬赏公告,悬赏条件为提供案涉小型汽车下落并由执行法院成功扣押。2019年8月30日,法院接群众线索后确认被执行人车辆在山西省翼城县,随后执行干警到达该县,在当地法院配合下,三日内成功将车辆予以扣押。
三、典型意义
执行悬赏保险在本案中的成功运用体现了良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出悬赏申请后,与保险公司签订执行悬赏保险合同,并发布悬赏公告,举报人在保险期内可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经法院查证属实且成功执行的,由保险公司向举报人支付悬赏金。执行悬赏保险机制充分利用保险的杠杆效应,既减轻了申请执行人维权成本,又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高财产发现效率,提升执行效果。
四、专家点评
点评人:兰荣杰,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这是一起充分利用悬赏保险机制提升执行效果的典型案例,体现出市场工具与诉讼制度完美嫁接的突出效果。第一,执行悬赏通过激励机制解决信息不充分问题。执行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申请执行人和执行法院都难以获得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充分信息。法院虽有多种强制权力,也有联网查控的便利,但面对蓄意抗拒执行者也常常无从下手。一是因为社会监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个人行踪和财产信息的追踪和识别依然存在不少盲区。二是因为法院案多人少,不可能如刑事侦查一般对个案寻根究底。换言之,法院查找执行对象的“眼线”和“眼力”都不够。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回归群众路线,让抗拒执行者在“人民战争”的汪洋中无处藏身。执行悬赏制度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市场力量激发公众协助执行的热情,以群众的眼睛弥补法院“眼线”和“眼力”的不足。本案中,若非执行悬赏的激励,邛崃市人民法院几乎不可能在千里之外找到被蓄意隐匿的抵押车辆。第二,悬赏保险通过杠杆机制解决激励成本和信用问题。悬赏的力度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赏金的多少,二是兑现的概率。若由申请执行人直接发起悬赏,限于其经济能力和执行标的大小,一则不可能承诺太高的赏金,二则很难获得公众的信任,因此基本没有可行性。悬赏保险制度引入杠杆原理,足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保险公司向申请执行人收取少额保费,对公众承诺大额赏金,在降低悬赏维权成本的同时,也对公众形成巨大激励,最终达成申请执行人、法院、保险公司和举报人多赢的局面。本案中,某汽车贸易公司以数千元保费,成功扣押价值数十倍的抵押车辆,举报人也获得3万元的可观赏金。保险公司虽在本案中亏本,但基于“大数法则”依然有利可图。法院则成功突破一起原本可能要“终本”的积案,维护了法律的威严。简而言之,邛崃市人民法院的这一案例证明,执行悬赏保险是借力市场机制助推执行改革的有益尝试,值得法院在执行实践中继续探索并推广。
来源:研究室